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智慧水务中心在京正式成立
发布时间:2016-08-03 浏览次数:2535推动人水和谐发展 打造水行业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本报讯,随着全球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由对象、过程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城市向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我国智慧城市已经上升到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水务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延伸。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于2016年8月2日正式发布成立智慧水务中心的消息。从此,智慧水务建设将成为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业务延伸的触角和生态城市综合研究的重点关注范畴之一。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邹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综合性智库机构,是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提供生态城市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的平台。这次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智慧水务中心成立是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这代表着我院将生态城市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的平台延伸到了智慧水务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平台,提供贯穿智慧水务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不仅是跨界融合的大事记,更是打破格局和思维的创新。
邹军说,“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这释放出我国将更加突出水资源硬约束,推动人水和谐发展的信号。对创新发展、网络经济、环境治理都作出了重点部署,重大领域将组建国家实验室,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智慧水务建设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然途径。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成立智慧水务中心也是顺势而为,从传统行业扩展到互联网+智慧生产、智慧经营、智慧服务和智慧管控,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都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业和平台,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同时,邹军也表示,研究院将发挥社会的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对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前期的实践,利用新科技与互联网思维,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为全国水务行业搭建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实现智力、财力、人力的共享,把有限的社会资源功效最大化。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法律顾问、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筹备组法律专家、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法律顾问、《中国水资源市场化制度研究》著作人刘普对此表示,由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牵头,有致力于城市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开发、建设、投融资及技术服务的中水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和技术支撑,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智慧水务中心的成立必是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的福音,因为这标志着水务工作规划、管理、水智慧的研究将纳入到生态城市研究与建设的大范畴中,水务研究与建设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而生态城市绿色低碳、智慧创新、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也将更丰满且具体化。同时,刘普也向记者阐述了他深厚的水情结。作为《中国水资源市场化制度研究》一书的著作人,刘普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水权确立的必要性。一方面,水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和非排他性;而另一方面,由于水能带来外部效益且存在有买卖交易行为,所以水具有产权性、排他性。随着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紧张,如何确立水权意识,如何合理地规划水资源的使用,将成为横亘在中国城市发展道路面前的重要问题。未来水权确立、水智慧、水银行、水基金形成水生态模式对于水资源有效融合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行业引领。
当前,我国面临水资源约束趋紧、用水方式依然粗放的现实。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用水总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严峻。同时,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损害等问题都相互交织,水务企业面临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挑战,信息化必然成为水务企业转型发展的有力工具,“智慧水务”建设势在必行。这对于重塑我国人水和谐平衡关系,建立清洁集约生产、绿色适度消费的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